網站正在升級維護中,請稍后關注……
記者從日前在渦陽縣召開的小麥全產業鏈融合體產銷對接交流會上獲悉,2020年全省發展優質專用小麥2682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63%,優質專用小麥生產進入快車道,躍上新臺階。
針對長期以來優質專用糧食生產存在“有單種、無單儲”混收混儲現象,今年安徽省重點抓大縣、大鎮、大片和大戶建設,從生產端規劃,要求最小單品種種植規模為萬畝以上,縣域內同類型品種集中種植不超過5個,單個種糧大戶種植1個品種,確保單一品種單倉單儲,實現原糧商品性狀穩定。2020年全省建成優質專用小麥整建制鄉鎮44個,種植面積219萬畝,建成優質專用小麥單品種萬畝片395個,種植面積651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的15.3%。阜陽市潁州區實現優質專用小麥生產整區推進,實現118家種植主體5個小麥品種35萬畝優質專用小麥規模化集中生產,占全區小麥種植面積90%。
“我們通過建立小麥全產業鏈融合體產業聯盟,對適宜當地種植、品質較好、企業需求量大的品種,進行整合,逐步改變市場上小麥品種多、亂、雜的現象。”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汪建來研究員告訴記者,通過探索,進一步明確了主要優質小麥品種品質特性和市場應用前景,讓企業和大戶提前簽訂訂單,促進產銷對接,實現優糧優價。
產銷對接、優質優價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今年我們和種植戶簽訂了聯合種植、托管服務協議,指導農民科學種植優質單品種小麥,我們統一收購,每斤較市場價高出0.1元,僅此一項農民畝均增收近百元。”安徽正宇面粉有限公司總經理曹云宇說。
“下一步,我們將利用優質專用小麥全產業鏈融合體的科技優勢,開展科技協作與攻關。率先實施‘增產100斤、增效100元’雙百工程,開展突破性新品種選育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育種聯合攻關投入,開展綠色優質超級小麥新品種研發,集成完善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汪建來表示。 作者:汪永安(安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