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正在升級維護中,請稍后關注……
清新的空氣、干凈的巷道、整潔的農家小院……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這些年,一幅整潔、文明、和諧、富裕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河湟大地徐徐展開。
2014年,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實施以來,海東市始終堅持將高原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大舉措和助力脫貧的民生工程,順應廣大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實施農村環境治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工程,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全力打造宜居宜業的高原美麗鄉村。
海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白潔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海東市累計實施高原美麗鄉村831個,累計完成投資41.6億元。實施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是海東市確定的行業扶貧領域“十大工程”之一,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634個,除了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劃入城區村等村莊外,共實施了高原美麗鄉村595個村,基本實現了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通過實施高原美麗鄉村、農牧民危舊房改造、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有效改善了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互助土族自治縣,各建設村將土族盤繡、土族輪子秋、藏族八寶及中國十字結等民族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農房改造、圍墻粉飾、村道整修中,體現出了濃郁的河湟特色和土鄉特色。
“出門就是水泥路,家家門前綠樹成蔭,自來水通到庭院里,村里有了文化娛樂的廣場,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這都是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大變化啊!”細數村子這幾年發生的變化,雷德明贊嘆不已。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松樹鄉牙合村,冬日暖陽下,一幢幢白墻黛瓦的農家小院點綴其中,清新亮麗。嶄新的太陽能路燈,寬敞的村文化廣場,各色鮮花綻放的小游園,無不體現著這個小村子的生機與活力。
“村莊變美了!你看,咱們住上了新房,干凈整潔的水泥路通到家門口,村級文化廣場成了大家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牙合村村民孫得錄高興地說。
走進孫得錄家,庭院收拾得干干凈凈,冬日的暖陽透過窗戶照射進來,屋內溫暖而又溫馨。“黨的好政策,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孫得錄感慨。
牙合村黨支部書記杜文珍說,以前住在距離松樹鄉政府15公里的山上,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十年九旱,村民們基本靠天吃飯。現在,在黨的惠民政策下,他們搬到了交通便利的牙合新村,并實施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實施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和村莊亮化、文化墻、涼亭,并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工程。
“以前,晴天出門一身土,雨天出門兩腿泥,亂倒垃圾,亂堆柴草,走在巷道里坑坑洼洼,臭氣熏天。一到晚上,黑燈瞎火,害怕得不敢出門。如今路好了,干凈了,燈亮了,心情也好了,村里人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致富奔小康勁頭更足了。”杜文珍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松樹鄉政府副鄉長秦金環告訴記者,松樹鄉共有8個行政村,目前已有7個行政村實施了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涉及危舊房改造、新建圍墻大門、新建健身廣場并配備健身器材、村道安裝太陽能路燈、種植花草樹木。同時,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拆除殘垣斷壁,清理亂堆亂放,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如今的海東,山鄉農村的廣大群眾享受到了“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宜居生活,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西海都市報) |